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君荣)10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京举行。
本次会议对2017年9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全球经济数据库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钟正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宏观经济数据从9月份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中的物价和产出水平仍处于物价-产出关系的末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了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在供给层面推高了上游产品的价格,有助于部分企业去杠杆。9月份CPI、PPI同比增幅1.6%、6.9%;环比增幅0.5%、0.6%。PPI处于高位,CPI处于物价缓和阶段,成本-物价传递机制不畅。
从2016年开始,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中国经济不再以房地产和金融“双轮”交替驱动经济增长,而是在结构性调整中去寻求新的增长动能。9月份部分数据存在回调,比如投资和货运量等,但1-3季度的数据显示,收入增长决定消费不会差,外部回暖决定出口也不会差。但投资的趋缓为经济增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9月份的数据显示了部分结构性调整的积极信号,包括去杠杆、去库存、投资结构和外贸结构等等。因此,只要稳住投资,就可以在结构性调整中去推动经济的持续回暖。
在未来,需要维持货币政策不过紧,也不放松,保持中性。全球经济数据库继续使用短期工具来逆向调节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避免短期流动性偏差带来短期利率过度上升,从而给市场造成冲击;密切关注国外、国内劳工市场的变化;出台办法减缓投资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尤其是中央项目和地方项目的“双回落”问题。维持生态和环保投资的持续增加(2016年同比39.9%,大约3000亿);中国gdp数据继续清理控制金融风险;居民加杠杆适可而止;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与会嘉宾围绕九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分析报告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点评,并各自发表了精彩的观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文章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欢迎了解更多经济数据详情: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 )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