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整容新闻 > 正文

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特点及功能

类别:整容新闻 日期:2018-8-2 5:25:56 人气: 来源:

  梦见家里被盗现在大多数新闻网站都在新闻正文后面设有网友评论入口,其功能是让网友即时发表自己阅读新闻之后的感受、观点和意见。如新浪网、腾讯网的“我要评论”、网易的“发帖区”、搜狐网的“我来说两句”、人民网的“我要留言”等。这些网友的留言评论以跟帖的形式与新闻正文“”在一起,形成互文关系。从各个网站对此功能命名上的差异可以看出,这种由网友阅读新闻之后即时发表的,依附于新闻正文的跟帖留言式评论并不能与传统的“新闻评论”画等号,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为了与传统新闻评论相区别,本文称之为“网络新闻跟帖评论”。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有、、述评、编者按、短评、专栏评论等类别,尽管各类教材、专著对“新闻评论”的界定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却是很明显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由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有一定倾向性的言论;具有论说文的体裁形式。①网络新闻跟帖评论与传统新闻评论具有一些相同之处,如时效性、对新闻事实的依附性、议论的倾向性和针对性等,但它们之间的差别却常明显的。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众化。传统新闻评论是由专业人士撰写,在认真选择把关之后发布的,基本代表了的“”立场,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而网络新闻跟帖评论则是网友自行发布在网络上,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和随意性,属于一种大众化的意见表达,虽然跟帖评论也需要经过网站审核后才能发布,但几乎所有网站都会在显要申明:“本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因此,传统新闻评论对撰写者、写作方式、评论的观点内容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属于精英式的独白;而网络新闻评论的门槛却很低,只要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有可能使自己的评论进入渠道,属于大众化的“众声喧哗”。

  简洁性。在文体形式上,传统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体裁,无论长短,基本都具有新闻事实引述、论点、论据、论证等结构要素,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而大多数新闻评论都能脱离新闻报道文本单独成文。而网络新闻跟帖评论则与新闻报道的文本紧密相联,形成互文关系,一般不能脱离新闻原文而单独存在。因为它在形式上通常都是三言两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灵活、随意多样,有的甚至只有表情符号,不像传统新闻评论那样具有完整的论说文形式,也不能被称作“文章”,如果脱离新闻语境,其意义的表达就显得含混不清。此外,在内容上,传统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的进一步解读,需要评论主体从新闻事实出发,提出深刻独到的观点,并用具有力的论据和严谨的论证推理,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而网络新闻跟帖评论因其形式的简洁,在内容上往往直指问题关键,点到为止,大多数只摆观点不做论证,有的也采用简单的隐喻、反讽等修辞手段来表达观点,使评论显得简单明了。

  互动性。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互动性与普通“受众”的互动形式不同,前者是“一对一”或“一对多”模式,后者则是“多对多”“群发性”模式②。在这种“多对多”的模式里,为网友提供了一个“话题”和互动平台,除了涉及问题的删帖行为外,在互动过程中基本处于“退场”或“缺席”状态,由网友们自行展开“多对多”的群发性互动。例如,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的每一条新闻跟帖评论后面都有“支持”、“顶”、“回复”等功能设置,让网友们可以很方便地与每一条新闻跟帖评论进行单独或多方“对话”,因而在一条网络新闻的跟帖评论中,就会出现个体独白、局部辩论、全局辩论等多种场景共存的局面。同时,由于网络的性,互动过程中不断有人退出或加入,这就使得评论和互动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几乎没有结束的时候。因此,群发性和性使得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互动朝着多元化和持续化的方向发展。而传统新闻评论是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即使有些时候将代表各种观点的新闻评论同时发布出来,但这也是经过“把关人”精心设置的“议程”,免不了潜在的单向性与趋同性,并非真正的多元互动。

  趣味性。传统新闻评论具有“”立场,通常是评论主体深思熟虑、认真写作的结果,尽管有些评论员的文章风格诙谐幽默、尖锐风趣,但其背后仍然隐藏着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严肃性。而网络新闻跟帖评论是网友阅读新闻过程中的即时体会,在宽松随意的发言语境和互动氛围中,网友的跟帖评论往往无拘无束,有的观点极端,有的言语粗俗,有的嬉笑怒骂,有的恶搞,、抬杠、起哄无所不有。这恰如一个百态的市井社区,虽然存在粗鄙无聊的个别言论,但更多的是活泼生动、妙趣横生的互动交流,这种评论平台使网友既加深了对新闻事实的理解、认识,又收获了一份轻松、愉悦。

  看清新闻事实。透过新闻现象的表层,新闻事实背后隐藏的本质,帮助读者看清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是新闻评论的最大价值之所在。网络新闻跟帖评论虽然形式简洁、随意,但它同样具有传统新闻评论的深刻性,用只言片语便能道出复杂新闻事实背后的“”。如关于“我国退休年龄可能延至65岁”这条新闻,有网友在新闻后面发表了一句简要的评论:“那就意味着好岗位的一直做,没岗位的一直饿!”此言论虽然把问题简单化,但的确也指出了该新闻事实背后的矛盾性,而这条跟帖评论也受到网友追捧,成为支持率很高的“热帖”。

  另外,对于复杂的新闻事实,一个人、一种立场、一种视角并不能抓住本质,而群体性的和智慧碰撞却能产生出思想的火花,使认识逐步变得清晰准确。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互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集体的智慧,把一件新闻事实的慢慢解析出来,轰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便是最好的。

  形成焦点。点击数是网络比较看重的衡量受众关注度的重要指标,但点击数与新闻中另一项重要内容影响力并不直接关联。而新闻的真正价值在于影响力而不是点击数之类的数字指标。譬如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某明星不慎”这样的娱乐新闻,其点击数通常很高,但网友的跟帖评论却很少甚至没有;而一些重要的社会、时政新闻,不仅点击数相对较高,网友的跟帖评论也很多。点击数与跟帖评论数之间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新闻受关注的程度高低。笔者以随意选取的2011年6月19日网易新闻为例,截至该日24时,网易新闻点击数最高的是《三角恋主角刘庭羽回应郜林:我真的是看走了眼》一文,这则配有25幅图片的800余字新闻共获得了1126990次点击,271条跟帖,点击与跟帖比为4158.63,即4158.63次点击产生一条跟帖评论;而当天网易跟帖数最高的新闻《美越联合声明谈及南海问题:外交解决纠纷》全文仅170字,共获得了380985次点击,4220条跟帖,点击与跟帖比为90.28,即90.28次点击便产生一条跟帖评论。虽然我们很难评判以上两则新闻价值的高低,但从两者的点击与跟帖比很容易看出当日的焦点之所在。

  宣泄情绪。网络新闻跟帖评论作为普通网友用语言符号表达新闻阅读感受和意见的渠道,其中存在着大量情绪化的言语和表情符号。真正的新闻评论需要的是思考和严谨的分析判断,以帮助人们理解、“消化”新闻,而情绪化的语言符号却与此相悖,这也是为何有些网站把跟帖评论称作“读后感言”、“网友留言”而不称作“评论”的原因。心理学上有“情绪宜宣不宜堵”之说,“宣”为疏导,“泄”为放出,“宣泄”就是把情绪通过疏导而出去。网站在新闻正文后面添加的跟帖评论入口,恰如一个情绪宣泄的渠道,使网友可以即时把自己阅读新闻后的感受抒发出来,并与其他网友交流互动,从而使个体和的情绪得到一定的调节。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匆匆爱美网-匆匆爱美网,守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