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美发资讯 > 正文

镇江新区大老街上的剃头匠

类别:美发资讯 日期:2019-11-16 7:00:24 人气: 来源:

  剃头已经被美容美发取代,如今时尚潮流、富丽堂皇的门店布满大街小巷,帅哥发型模特招揽顾客。

  剃头匠(剃头佬)是当今社会角落里的最平,滨江小镇大老街上,在一个没有门头店牌的小店内,有个老行当在这里传承。剃头匠,他叫何本顺,人们只知道叫他老何。南京87岁《新华日报》摄影高级记者晓庄;的《中国摄影报》副总编柴选;著名摄影家、《民族画报》社编委会原副主任袁东平;著名摄影家、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实验中心副主任、教授于全兴,都亲自来影像记忆老艺人。

  老何不记得出生时间,只记得是解放那年过了十岁生日,而今建国70周年,他也就步进了耄耋之年。剃头手艺是他15岁跟舅舅学徒的,17岁满师后务农,农活闲事就提着剃头箱,走村串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剃头匠。

  29岁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人民的一位领导在乡村开展工作时,看好年纪轻轻的小何刮脸功夫,了解到小何是一个多子女纯农困难户,批条子让他进了人民刚刚成立的合作社理发店。

  穷人家的小何自小就很勤劳爱家,母亲为他说媒,与一个残障女凑合成家。28岁父亲病逝,作为长子家庭的重担,80年代后期镇企改制,合作社理发店解散。为了生活,老何在紧邻原合作社理发店边寻租小屋一间,一为怀念单位和工作,二为传承起老行当养家糊口。

  7年前儿媳不能家庭的贫困,带着老何唯一的孙女出走。5年前,93岁的母亲、74岁的妻子相继病逝,钱花光了人没了,欠下了一债。堂下只剩下相依为命的父与子。

  破碎的家庭“屋漏偏招连阴雨”,2018.11.25,44岁儿子何青松在市人民医院确诊肺癌晚期遭劝退,老何心不甘带着儿子又奔上海肿瘤医院,一周后确诊再遭劝回。回家后,儿子何青松还是想求上海手术未遂愿。只能在镇江市人民医院主动接受化疗。所以老何回到家常常面对空屋发愁,现在又常常失眠,偏头疼,被时刻困扰着。

  光顾老何的大多是老年人,剃光头,刮胡子,价格便宜5元-10元钱不等。80了,老何剃头还跟当年一样,技法娴熟,眯起眼睛也不会出错。客人坐下,测试你的前世今生只见老何为客人围起长长的白大布,掖衣领,系围裙,把客人的脖子扎得严严实实的,左手梳子,右手握推子,边梳边推,洗头,刮光头,刮胡子一气呵成。一会儿功夫,客人的脑袋或者板板扎扎,齐齐刷刷的,或者油光发亮的。老何然后拿出长毛刷子,在客人耳根,颈脖子上掸弹头发屑,再掀开大围布“啪啪”使劲两甩抖,陶醉在舒适中的客人就知道该让位啦。

  当下,满街美容美发的招牌闪亮登场,一个老旧行当----剃头,已经走到了尽头。尽管美发店也剃头,但是已经披上了时尚的色彩,完全了传统意义上的剃头。老街上的老何,依然守护着着自己的手艺,让老街老客人们不至于迷失。

  傍晚,站在老街,看着老何佝偻的背影渐渐的消失在街头转角处,一直到很远很远,耳畔突然回响起60年代,他那游荡在村头巷尾“剃--头--喽”“的吆喝声在空中穿过,温暖着乡村、街坊邻居的心灵。

  每天,老街上这个不大剃头的店,门一开就热闹起来,老爷子们聚在这里,随意坐,先来先剃,依次剃头、刮脸,享受着老何无微不至的服务,剃好的、没剃的都迟迟不愿离去,剃头的不剃头的,来这里会会面,交流交流各自的信息,大到国际国内,小到家长里短,天南海北大事小事,街坊邻居,昨天的、现在的、自己的、他人的、、荤的素的、没有主题、没有主持,想说什么说什么,你一言我一语,说到趣处一阵哈哈大笑……太阳落山,老何打烊了,客人们只才起身伸个懒腰,带着各种有趣的信息,心满意足的回家去,老何也收获了无数个“明天见”。

  每天开张后的第一件事,升煤炉烧水,引火热碳老何非常熟练,袅袅炉烟成了老街老风景,成了老一代人的喜闻乐见。这么多年,老何不知道烧坏了多少炉子,常常每一个坏的炉子他都舍不得扔掉。蹲在炉子前,他抱怨着煤饼又涨价了。

  镜子下的这些剃头工具,是简单的不能简单的老式工具了:手动推子,刮脸刀也是老式的(要用磨刀石和辟刀布),剃刀、梳子,篦子。水盆、烧水的火炉,供顾客坐的凳子以及椅子及围在他们身上的手巾和布单、碎头发的笸箩等等,都是他的宝贝家底,这些吃饭的家伙有的用了几十年,唯一的新家伙就是电动推子。那些工具本该是磨刀剪师傅做的事,老何都学会了。

  剃头的器具与时俱进的时代,老顾客还是冲着老何这磨刮刀的记忆来的,刮胡子,剃光头是要用刮刀的,老何为减少成本,刮刀舍不得使用一次性刮刀片,只见老何先用小圆长毛刷子沾上温水,在香皂片上来回拖动两下,等顾客胡子上起皂泡,再去磨刮刀,老何他左手拉住牛皮布用劲拉直,右手满把握住刀柄,拇指食指捏住刀刃后背,从上往下拖刀,又反转从下到上拉,这一拉一拖,一正一反,刀刃在牛皮布上来来回回游动,“啪啪”“啪啪”刀刃锋利了,老何的刮脸的舒适度也就让顾客达到了极致。

  穷苦人家出身的老何从小读的书少,三年级辍学了,识字不多。可是他管弟妹上了高中、初中,个私经营后,为打发生意冷淡,弥补学生时代,他爱读书,看报,从捡来的书里选些喜欢的战争、故事年复一年,反反复复朗读,他很毛及其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喜欢的伟人像放大挂在店内显明的地方,供客人享受、欣赏,手里的书还是他自己用细铅丝装订的。

  八十年代,合作社时代,老殷来自扬中,当年走亲戚在老街,带着试一试的想法,走进这个理发店剃头,起身后,没想到口袋里没有带钱,老何垫钱“下次再带来”笑着让客人先走人,而后这几十年这位老殷成了老何的老主顾,不管走到哪,都会留着头发来照顾老何的生意。

  老何是个热心人老,老街上的几十年,几乎熟悉了大部分人,快递小哥找不到投递点的,快递车进不去的货,不问贵重都暂时在老何这里中转,从来没有散失。

  大拆迁时客人送来的淘汰的方凳,老何放在小店门前,给南来北往的过客歇息脚,剃头店有时候成了驿站,闲时老何也参与拉呱拉呱几句。

  十岁时,4.23解放军打过长江,跑步行军在村头,他吓得逃跑。”小朋友,不要怕,我们是解放军””我们是毛的队伍”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他认定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毛带来的,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儿子去年患重症后,剃头匠老何,他寄望毛会给他消灾,每天早晨面对毛像,但是儿子经过几轮化疗,消瘦、掉发明显。

  为母亲、妻子、儿子、女婿治病,已经家徒四壁,老何的偏头痛加上失眠睡常常成夜睡不着觉,靠安眠药迷迷糊糊几小时,太多的放不下的事情,犹如心头一块重石。他时常思考,这个破碎的家庭还能撑多久?

  再困难、再苦,日子还要过,剃头尽管一天挣不了多少钱,攒起来可以缓解儿子的治疗开销,儿子的化疗还要继续,职业的坚守使老何依然默默无闻的继续着,他要为儿子努力的活着!

  清晨,忙完家务,老何打起,跨上那陪伴他30多年的破旧28寸老式自行车,在懂事小狗狗陪伴下走出村口,向着阳光……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匆匆爱美网-匆匆爱美网,守美网 All Rights Reserved